致力于打造智能电动飞行汽车

2021-10-25 15:44

      小鹏汽车有关飞行汽车的各种构想正加速走向现实。

      日前,小鹏汽车公布其生态企业小鹏汇天第6代飞行汽车的相关信息。相比此前发布的旅航者T1、旅航者X2,此次发布的第6代飞行汽车具备了一辆车的基本属性,通过螺旋桨叶折叠机构可实现陆行、飞行不同应用场景间的自动切换,既是可以在陆地行驶的汽车,也是可低空飞行的飞行器。

e94ecbc8f00076afa7644cb31602a2d0.jpeg

      在轻量化方面,该飞行汽车采用碳纤维单体壳车体、大量使用航空铝材、镁合金及特殊玻璃,并采用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倍率动力电池,相比小鹏P7,减重幅度接近50%。

      “我们从不做概念车或者展示车,我们所有探索都是为了量产。”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称,该飞行汽车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量产,价格会控制在100万元以内。

万亿美元市场待开发

      在威尔森高级分析师徐宏看来,日益拥堵的城市道路和时长混乱的交通情况,让汽车的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地面交通从路面向上和向下进行延伸辐射,将成为发展趋势,向下是地铁,向上则是飞行汽车。”徐宏接受北青网采访时表示。

      消费端也对飞行汽车作为新的出行方式充满了向往。“2021城市交通出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5.8%的受访者期待空陆两栖的飞行汽车可以加入到共享出行领域。

      在此背景下,飞行汽车也成为汽车企业争相布局的领域。今年9月30日,本田中国曾公布Honda eVTOL飞行汽车概念原型机。此外,戴姆勒、丰田、现代、通用、吉利、Stellantis集团等也已入局飞行汽车领域。

      “突出飞行模式优势、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电动飞行汽车,已成为当今国内外飞行汽车研发的主流。而电动汽车的发展,为电动航空奠定了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扬军曾在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中公开表示。

2aca272ce0f85eae1c71f7dde025ca9d.jpeg

      据了解,小鹏汇天第6代飞行汽车在起飞、降落及飞行时,自动驾驶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将根据驾驶意图及环境周边环境评估情况,辅助驾驶员安全起降及空中避障。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小鹏汇天的产品引入了小鹏汽车在高等级智能驾驶等方面的相关技术。

      张扬军认为,从汽车的发展来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以后的下一个台阶就是陆空一体化,即未来的汽车将“飞”起来。

      摩根士丹利在相关研究报告中则预估,“到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创造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最初会转化部分地面交通、飞机和公共交通的市场份额,而伴随技术发展最终会开启多个全新的商业领域,2040年可发展至1.5万亿美元市场。”

应用场景或先载物后载人

      虽然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但飞行汽车仍是新生事物。在飞行汽车适航认证方面,各国民航部门仍处在摸索阶段。据悉,目前全球还没有飞行汽车企业的产品获取民航部门的适航认证。如果允许车主自己驾驶,将进一步提高飞行汽车的使用门槛,且飞行汽车驾驶员监管认证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尚处空白状态。

      英国研究与创新机构(UKRI)7月12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未来如果有成千上万辆飞行汽车在城市上空运行,行业需要新的空管规则和新的技术,例如增加飞行器感知和避障等自动化程序、改进导航性能等。

      飞行汽车在商业化层面也面临着考验。“飞行汽车第一股”亿航智能(EH.US)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其全年总营收1.8亿元,但应收账款竟高达1.79亿元。这意味着其产品并不热销,只能以超长的信用账期来换取收入增长。

      基于此,亿航智能已宣布二次转型,由飞行汽车“制造商”转向“运营服务商”,重新定位为“空中Uber”。不过,有分析认为,作为飞行汽车商业化落地的主要模式——“空中出租车”的投入运营此前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据了解,我国民营飞行器申请适航许可,常规情况下是以“空载—载物—载人”的顺序推进。在载人阶段需取得适航证,以获得运行许可,而后续的商业化,还需取得经营许可。但就现阶段的飞行汽车产品而言,能否在满足国内适航管理规定下取得适航证,仍是未知数。

      技术层面,电池技术或仍是飞行汽车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最大掣肘。“飞行汽车的电池需要非常高的能量密度,以便能在空中停留。而且它们在起飞和降落时也需要非常高的功率,需要大量的动力来垂直上升和下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师王超洋发表在《Joul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

      张扬军则表示,总体来说,飞行汽车的发展目前还处在从研究探索走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物流是飞行汽车当前示范应用的最佳场景,既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同时对安全性等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在目前还面临规则等许多瓶颈的情况下,飞行汽车的应用应该先载物后载人。

      据汽车行业业内人士指出,研发飞行汽车并不是简单在汽车上装配螺旋桨就能实现,其制造工艺涉及到汽车制造和航空制造两大领域,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还有目前的汽车安全标准是否能够适用飞行汽车,也有待商榷,另外即使飞行汽车技术实现了量产,那么还有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驾驶人员没有相关的飞机驾驶证是否能够上路?这仍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问题。

飞行汽车真的来了吗

      其实飞行汽车的概念并不算稀有,全球各地的明星企业都在不断尝试将其变为现实。比如十几年前保时捷就有过相关的试验,国内的吉利汽车也公布过飞行汽车的概念车,但是目前来看,飞行汽车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遥远。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超过了300家企业在研发垂直起降飞行器(即eVTOL),在这些研发企业中不乏像波音和空客这样的航空巨头,也有腾讯、小鹏这样的互联网、新能源车巨头。

      梳理发现,目前的eVTOL概念产品主流设计为电力推进系统,采用螺旋桨的旋翼飞行方式,飞行速度在每小时100到300公里之间,可承载2到5名乘客。

      据数据显示国外一些专注研发eVTOL系统的企业已经被资本密集关注,比如SkyDrive、Joby Aviations、Kitty Hawk、Zee.Aero等企业已经获得了用于研发产品的足够资金,特别是Joby Aviations在短短三年期间获得了四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52亿元。

      而国内的资本市场也开始炒热飞行汽车领域,据东方证券研究表明,小鹏、吉利、腾讯等企业纷纷开始布局,市场前景凸显,在2020年,小鹏和吉利都公布了自己的飞行汽车概念车。

      除小鹏汇天刚获得融资以外,2021年9月,另一家研发飞行汽车的企业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也刚刚获得1亿美元的A轮融资,此外同领域的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在一个月内获得了两轮融资,融资为1000万美元,投资方为蓝驰创投和德迅投资。

      据创投业知名投资人唐飞分析,飞行汽车赛道火热,主要因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竞争趋于白热化,业内讲不出新故事所致,为了吸引投资人的关注,势必会出现这种“出圈”讲故事的情况。

      另外据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城市交通日趋拥堵,客运、货运和应急运输出现诸多痛点,飞行汽车确实有其便利性和必要性,飞行汽车可将城市出行的方式提高到新的维度,也为汽车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想象力,当然,实现起来也远比想象中难,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制约还会诞生新的城市交通难题。

      飞行汽车难以实现商业化,也不可能大规模替代汽车,市场前景十分有限。

      飞行汽车是否真的已经来到我们身边?2024年小鹏汽车或能给出答案。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2005 - 现在 飞行汽车 苏ICP备2022006245号

苏州仲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jubao@flycar.com.cn

© 2005 - 现在 飞行汽车 苏ICP备2022006245号

苏州仲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jubao@flycar.com.cn
未经原创作者飞行汽车网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