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热名词,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大部分人的概念是与无人机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质生产力,无人驾驶航空器无疑能成为人们对新质生产力有形想象的对象。但显然,这种具象化的思考不足以解释“经济”这个抽象的概念。即便是单从“空域”这个低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的角度来分析,通用航空很明显不应该被丢弃。后来的有关文件中,“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说法,应该比较全面。观察现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通用航空的升级扩能。所以,今天的:“飞起来做什么”,应该包含通用航空器的飞起来。

2024年底,全国注册的有人驾驶通用航空器5224架,无人驾驶航空器2025年6月底已经注册272.6万架。有人驾驶通用航空器数量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很显然不是一个量级。但传统通用航空毕竟代表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发展阶段,低空经济时代,无人驾驶航空器随着技术进步一定会大放异彩。
在我国,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和发展 的通用航空器主要是农林喷洒、消防、应急抢险、旅游观光、线路巡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航拍、航空运动、物资运输等,可以看出,有一定的独特性,但相对来讲,也受很多的条件限制:天气的、空域的、还有就是成本。
无人驾驶航空器以其智能化、便捷化、轻型化,克服了有人驾驶航空器的缺点,其工具属性、交通属性越发彰显。相对于通用航空,低空经济的替代意义会越来越大。
新的应用场景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出来:首先是消费级的微型无人机,被赋予了多样式的便捷应用功能,航拍、巡检巡逻、甚至自带算力,直接将巡检报告发送工作人员,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其次是工业级的轻型、小型无人机,被赋予更多的任务:空中喊话、照明、运输、物流快递、信号中继等功能,中大型无人机的设备吊装、物资运输、城市高层灭火也在广泛使用。有些画面也许看到过:大山深处的山货用无人机运下来、山顶上的食品用无人机送上去,洪灾中用无人机提供信号或投放物资、大学校园等人员密集区域用无人机送外卖。当然,还有已经取得适航证的e-VTOL,已经开始载人飞行,还有飞行汽车等。战场上也频繁出现了无人机…
可以看出, 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工具功能还在开发中,“科幻大王”凡尔纳说:凡是有人想象之事,则一定有人将其变成现实。只要想得到,就有可能做得到。未来已来,值得期待。
